- 凜
-
(凜, 凛)
lĭnㄌ〡ㄣˇ〔《廣韻》巨金切, 平侵, 群。 〕1.寒冷;冷戰。《素問‧五運行大論》: “其性為凜, 其德為寒。”王冰 注: “凜, 寒也。”南朝 梁 蕭統 《〈文選〉序》: “增冰為積水所成, 積水曾微增冰之凜。”唐 李群玉 《古鏡》詩: “冰輝凜毛髮, 使我肝膽冷。”葉聖陶 《潘先生在難中》: “ 潘先生 聽了, 仿佛覺得一凜, 但又贊賞自己的主意, 決定從 上海 回來到底是不錯的。”2.嚴肅;莊嚴。宋 葉適 《上李簽院啟》: “庭爭犯顏, 凜純忠之外著;燕居若怯, 嶷沈勇之內昭。”元 高文秀 《襄陽會》第三摺: “某乃 曹章 , 身凜貌堂堂。”3.可敬;畏懼。宋 陸游 《謝徐居厚汪叔潛攜酒見訪》詩: “同舟肯過我, 凜與前修配。”《歧路燈》第八十回: “﹝ 張正心 ﹞念道: ‘在本道凜衾影而自矢, 誓冰淵以為言。 ’” 鄒韜奮 《患難餘生記》第一章: “開審的日期, 由看守所押到法院, 要經過幾條街, 當局竟以 梁山泊 上的好漢相待, 凜於民眾愛國的熱誠, 恐有‘劫獄’之舉, 真是防衛森嚴。”4.同“ <<廩>> ”。 積高。 參見“ <<凜坎>> ”。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